不忘初心永記英烈 犧牲80年后他終于獲得烈士證明書
近日,何小靜烈士的多位親屬回到番禺區,分別向區委辦(區委保密辦)、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等多家單位贈送“不忘初心,永記英烈”的錦旗,感謝他們的努力,讓何小靜在犧牲80年后終于獲得《烈士證明書》。
在去年番禺區紅色故事探訪中,何小靜二姐何雪飄的小女兒林泱向記者表達了兩個心愿:何小靜的《烈士證明書》因從事地下工作等原因一直辦不下來,母親何雪飄在去世前還在為此事流淚;二是希望何小靜、何虹烈士能魂歸故里,家鄉沙灣能有個紀念她們的地方。
這兩個心愿被番禺區相關部門記在心上。
辦理《烈士證明書》有嚴格程序。何家八兄妹中的唯一健在者是老五——現年98歲、離休居北京的何蕓。此前,林泱與親友商議及多方咨詢,須由現唯一符合申請條件的何蕓向其戶籍所在地北京市朝陽區提出補辦《烈士證明書》的申請。
烈士的家鄉廣州番禺、犧牲地韶關市郊與申請地北京朝陽區分隔三地,何小靜從事的是地下工作,且犧牲時間久遠,取證困難,京穗兩地有關部門都一籌莫展。
今年4月,番禺區委保密辦、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人多方聯系上北京市朝陽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區委黨史研究室、沙灣街黨工委與街道辦等部門齊發力,將何小靜烈士檔案及《烈士證明書》補辦所需資料寄出。
好消息終于傳來。今年9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了《烈士證明書》,內容是:“何筱靜同志在抗日戰爭中犧牲,被評定為烈士。特發此證,以資褒揚。”
與此同時,林泱的另一個心愿也完成了。位于番禺區沙灣北村駿興巷5號的何小靜、何虹烈士故居紅色文化展館已正式開館,烈士的革命精神得以弘揚和傳承。
鏈接:誰是何小靜?
何小靜,又寫成“何筱靜”,原名何雪晴,1921年2月9日(農歷正月初二)出生在番禺沙灣北村??谷諔馉幈l后,何小靜兄妹等七人走上革命道路,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1936年底,何小靜經二姐何雪飄介紹參加了由廣東地下黨領導的廣州藝術工作者協會劇團少年組,從此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夏,何小靜調往南海大瀝社會教育實驗區工作,任實驗區干事,負責展覽室和婦女夜校的工作。1938年11月在羅城秘密宣誓入黨。1941年7月下旬,在赴桂林途中宿于湖南衡陽旅店時被國民黨特務跟蹤逮捕。
1942年6月,何小靜被殺害于廣東韶關。被殺害之際依然面不改色,理直氣壯地高呼:“寧為雁奴死,不作鶴媒生!”何小靜犧牲時年僅21歲。
據資料記載,何小靜犧牲后被革命人士秘密安葬在廣東省韶關市芙蓉寺旁,一直不為世人所知。時至1994年,韶關市芙蓉寺在擴建時,在山坡上發現了何小靜烈士的墓葬,同時出土了三塊墓碑,兩塊挽聯書著:“求民族自由念載奔勞實踐武侯兩句話爭婦女解放半生努力堪稱巾幗第一完人”。
(記者 肖桂來)
- 上一篇: 老人想要回銀行卡被子女拒絕 社區律師來幫忙
- 下一篇: 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