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月球》上映兩個多月仍熱度不減 喜劇+科幻迭代加碼
超31億元票房,觀影人次超7452萬,《獨行月球》上映兩個多月依然熱度不減。影片將科幻與喜劇兩種元素相結合,既有典型的科幻片設定,同時,敘事手法、表演風格保留了十足的“麻花”特色,笑點密集,具有合家歡的鮮明特點。
作為開心麻花的首部科幻題材電影,《獨行月球》在科幻方面做足投入。全片95%的鏡頭涉及特效,為模擬月球,劇組在6000平方米的影棚100%實景搭建月球基地,用200噸的石頭磨成沙子做成月面。同時,影片還邀請專門的科學顧問協同劇組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未來世界觀;宇航服、空間站、飛行器、月球車等道具和美術設計也都有材料學、機械學、工業設計等領域的專家護航。
片中,袋鼠“剛子”這個數字角色制作精良,視效突出,肢體語言、毛發渲染都代表了電影工業的較高水平。而在充滿想象力的“奇觀”之下,沈騰、馬麗的組合幽默感十足,觀影現場笑聲此起彼伏。在今年爆笑喜劇相對較少的市場環境下,令觀眾非常喜愛。
在此前舉行的專家研討會上,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點贊,《獨行月球》展現了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平和制作水準。中國電影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閻曉明認為,《獨行月球》將“喜劇+科幻”兩種元素結合,實現了喜劇的迭代加碼,并把一個小人物從平庸到升華的過程塑造得非常完整和可信。而在談及影片對國產科幻喜劇類型片的突破時,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表示,影片在尊重科學的基礎上做到了貼近觀眾,實現了“1+1>2”。
探索喜劇與科幻如何取得平衡
盡管成熟的作品仍不多,但中國電影人在科幻喜劇這一領域,一直在探索。2008年的《長江七號》火遍大街小巷,影片打造的外星萌物“七仔”,風靡的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2019年春節檔,寧浩執導、黃渤主演的《瘋狂的外星人》同樣以“外星人”的科幻外衣,上演了一出荒誕喜劇。影片收獲的口碑不一,但最終還是拿下超過22億元的票房佳績。
今年以來也有不少科幻喜劇登場。由陳思誠執導,黃渤、榮梓杉主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融入科幻元素,對親子關系及教育方法進行探討。該片采用了國際上先進的動態捕捉技術和CG特效技術,這是國內電影首次實現實時的動作捕捉和面部捕捉。
隨著市場的發展,科幻喜劇的呈現不拘一格。今年在B站上線的電影短片集首個系列“明日之后”,就以科幻為主題,推出四部由青年導演操刀的短片,用想象和影像構建出令人驚嘆的奇妙世界。
然而,不少國產喜劇與科幻結合的影視作品,藝術水準仍是參差不齊。如何在科幻與喜劇之間取得平衡?對創作者提出考驗。
對此,《獨行月球》導演張吃魚在接受采訪時坦承,科幻和喜劇是兩端的東西,科幻是冷色調的,喜劇是暖色調的。創作過程中主創必須反復權衡作取舍,求得最大的平衡。
而2019年的《流浪地球》獲得市場口碑雙豐收,很大原因是靠著劉慈欣扎實的科學素養,創作出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故事。
業內分析,國產科幻電影的成長之路,必須有更多科幻文學作品提供“養分”,積極探索“本土化”道路。此外,需要在不同體量、類型、風格的作品上進行嘗試?!读骼说厍颉返木巹〖嬷破她徃駹栐硎?,國產科幻片走著兩條路,一條是大片路線,另一條則是“小、巧、精”。
更多佳作在路上
隨著中國科幻電影的蓬勃發展,相信更多佳作在路上。
定檔于2023年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2》,必將是國產科幻片的一部重磅力作。該片由郭帆執導,劉慈欣監制,吳京、劉德華、李雪健主演,目前平臺上“想看”人數已經突破30.8萬。導演郭帆透露,《流浪地球2》片中的很多道具是3D打印的,還采用了國內外“跨屏聯動”的創作方式,實現中國電影工業的新突破。
由青年導演孔大山執導的《宇宙探索編輯部》也備受關注。影片獲得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注目未來”單元“最受注目影片”。評委會評價,該片是一部創意新奇有趣,情節充滿意外的影片。片中人物特立獨行,故事跌宕起伏,又大膽探索了人類在宇宙中的存在價值。有提前觀影的觀眾向記者表示,影片非常有趣,觀影過程中,觀眾多次笑到集體鼓掌。
從目前曝光的預告看,《宇宙探索編輯部》既魔性又復古的風格與影片獨特的喜劇氛圍高度契合。有媒體稱贊影片“探索了中國科幻的另一種可能”。而不少網友也在觀看了預告之后紛紛“求定檔”。
(記者 黃岸)
- 上一篇: 《我們這十年》正式播出 以單元劇形式講述“我們”的故事
- 下一篇: 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