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社區書記年輕卻不簡單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
32歲的朱少純,是一名年輕的社區書記。自2020年幸福譽社區居委籌建至今,朱少純克服重重困難,帶領一批同樣年輕的社區同事,逐漸完善這座人口密度大、服務對象多,又萬事待興的新型城市社區的服務與治理,贏得社區同事、物管人員和居民的交口稱贊。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
記者前往采訪時,黃埔區龍湖街幸福譽社區書記朱少純正帶著社區工作人員布置核酸檢測點。朱少純扛著比自己還要高出幾個頭的帳篷,一邊布置現場,一邊與工作人員拉起家常。路過核酸檢測點的居民唐姨告訴記者:“別看我們書記個頭不高,工作起來卻像個力氣十足的‘男子漢’,社區大大小小的活動現場都少不了她出力,什么重活累活都搶著干。”核酸檢測點的帳篷別人拿不動,朱少純自己一人便能抬一頂,滿頭大汗也不說一聲累。聽到唐姨的夸贊,朱少純不好意思地擺擺手:“這沒什么,大家都很累,我得給大家做個榜樣。”
在社區居民印象中,朱少純總是在加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書記。”她家距離幸福譽社區并不近,大約需要半小時路程。但不論白天黑夜,工作日或是節假日,朱少純總是24小時在線,隨叫隨到。有一回,凌晨3點多,社區出現突發性工作,朱少純二話不說連夜開車趕回社區。
小區物業經理告訴記者,朱少純工作十分投入,一工作起來就進入忘我狀態,顧不上吃飯睡覺。
帶年輕團隊,齊心協力奉獻社區
記者跟隨朱少純前往社區居委內,發現靠門一側的地板上整齊擺放著兩排大小各異的綠植,大的有成人般的高度,小的還不足膝蓋高。辦公室的一角還專門放有兒童繪本和玩具。朱少純介紹,社區工作繁忙,同事習慣在辦公室加班,她便提倡大家把綠植搬到單位,把社區辦公室打造成工作人員的第二個家,也為周末跟隨加班同事回到單位的孩子提供休閑活動空間。
雖然團隊成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但朱少純與她的團隊成功突出重圍,創建廣州市青年文明號,并獲得黃埔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榮譽稱號。她認為,年輕人大多有自己的職業規劃。在奉獻社區之余,她還會根據每名社區工作者的目標規劃調整工作崗位,為他們提供自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在朱少純的牽頭帶領下,社區居委樓上的宿舍被改造成黨建帶團建的工作陣地,還設置閱讀室、直播室、咖啡室等功能區,提升團隊凝聚力。
談起帶領團隊的心得,朱少純笑著說,她總是時不時地為同事“打雞血”:“作為社區的一分子,我們要把社區當成自己的家,齊心協力奉獻社區,共同攻克難關。”
記者跟隨朱少純準備核酸檢測物資過程中,不時有路過的物業工作人員熱情地與其打招呼。朱少純告訴記者,幸福譽社區作為新型城市社區,物業社區工作不分家,他們與物業的服務宗旨一致、目標一致,融合貫通可便民利民。
朱少純表示,接下來,她計劃帶領物業工作者參與社區團建活動,給予其更多人文關懷,形成社區物業聯動的良性循環。
巧妙處理社區事,居民文體活動豐富
廣場舞擾民問題曾是幸福譽社區的熱點話題。每當夜幕降臨,一群充滿活力的大姐便準時拿著音箱來到社區土坡平臺載歌載舞。為解決這一問題,朱少純下了不少苦功。她多次前往土坡平臺與跳舞人員溝通,但經常人一離開,配樂和聊天的聲音又漸漸高起來。通過與跳舞人員交談,朱少純得知他們大多是退休老人,需要一個發光發熱的平臺。于是,朱少純提出成立一支由退休老人組成的志愿服務團隊——幸福義耆隊。消息一出,社區的退休老人積極響應,廣泛加入到幸福義耆隊的志愿服務當中,主動參與社區每日的垃圾分類站桶工作。晚飯后,幸福譽社區的站桶志愿者多了,跳廣場舞的人員分散了,配樂和聊天的聲音小了,廣場舞擾民問題迎刃而解。
在朱少純的帶領下,社區文體團隊也蓬勃發展。如今,幸福譽社區已成立11個社區文體團隊,包括乒乓球隊、走秀隊、舞蹈隊、合唱隊等。朱少純還幫助不少社區文體團隊申請活動場地,為社區老人提供舒適的活動空間。
(記者 智頊穎)
關鍵詞: 社區書記 黃埔區龍湖街幸福譽社區 社區工作人員 廣場舞擾民
- 上一篇: 關愛獨居老人社區一直在行動 登門拜訪發現問題及時給解決
- 下一篇: 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