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30秒線下半小時 廣州打造公共法律服務新生態圈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法律服務工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決定》。
此后,《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分工方案》《廣州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關于建立司法鑒定管理與使用銜接機制的意見》《加強人民調解銜接機制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復制推廣“3+X”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工作方案》等相繼出臺。
通過頂層設計,為廣州公共法律服務發展架框立柱,為未來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形成“線上30秒、線下半小時”服務生態圈
目前,全市共建有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3017個,其中高質量打造省級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450個。近三年來,全市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累計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和業務辦理近30萬件次。
不斷提升公共法律服務的供給力。目前,全市共建有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各類法律服務機構4278個,現有法律服務從業人員逾4萬名。
近三年來,全市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7.43萬件,挽回經濟損失或取得利益9.77億元,公證案件122.67萬件,司法鑒定案件23.46萬件,人民調解21.85萬件,律師辦理案件98.44萬件,仲裁案件9.53萬件。
全市基本建成“全業務、全時空”的法律服務網絡,形成了“線上30秒、線下半小時”的公共法律服務生態圈,全方位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個性化法律服務需求。
多項全國首創為公共法律服務貢獻廣州智慧
廣州在公共法律服務發展中,始終堅持在創新中發展,為全省、全國公共法律服務發展提供廣州方案。
其中,在全國率先實現“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線上線下全覆蓋,全國首創4K+5G融媒體普法。成立“一帶一路”律師聯盟廣州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調解中心、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等,深化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試點,推進港澳律師在穗執業。
大力開展法律科技研發應用,深化“智慧司法”,推進“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區塊鏈+公共法律服務”建設,打造網上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上線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區塊鏈網絡賦強公證系統,開通廣州遠程公證微信辦理平臺,推出“365天不打烊、24小時全天候”公證自助服務模式。
創設國際商事仲裁“廣州模式”,同步運行中國內地、香港、澳門三套庭審模式,發布推廣全球首個互聯網仲裁“廣州標準”,上線全球首個APEC-ODR平臺。
“2.0版本”將打造高質量中央法務區
著眼于公共法律服務提質增效的廣州公共法律服務“2.0版本”,將探索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新路徑,開展“一區一主題、一站一特色、一室一亮點”工作,打造11家智能樣板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
“2.0版本”將探索下沉式法律援助服務,復制推廣“3+X”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工作,推動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提檔升級,實現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拓展商事仲裁“廣州模式”內涵,打造“3+N”庭審模式格局,探索建立“一帶一路”聯合仲裁機制等。
在打造廣州現代法律服務高地方面,“2.0版本”將打造中央法務區,優化法務區內法律服務資源配置。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服務行業交流合作,推動港澳律師內地執業試點。深入打造全球互聯網仲裁首選地,加強“廣州標準”與APEC-ODR平臺的全球推介。
據悉,為高質量推動廣州公共法律服務創新發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服務高地,廣州市司法局正在編制《廣州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22-2025年)》,待省的規劃正式頒布實施后,盡快出臺。
(記者 魏麗娜)
關鍵詞: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廣州公共法律服務 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