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東川市場升級改造 市民的“菜籃子”拎得越來越舒心
“我現在更喜歡來街市買菜。這里環境好,買菜挑挑揀揀,還能和檔主、街坊聊聊天,更有煙火氣息。”市民林先生說。
林先生買肉買菜最常去的是位于越秀區東川路的東川新街市(以下簡稱東川市場)。今年4月,這個市場進行了升級改造,變得更明亮、更舒適、更智慧。
農貿街市是市民的“菜籃子”,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以前,有些菜市場的環境不盡如人意,存在臟亂差的現象。今年,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內容納入廣東省政府2022年十件民生實事,廣州市有12家農貿市場被列入考核范圍。截至8月31日,列入省民生實事的12家農貿市場已全部完成升級改造,面貌煥然一新。年底前,廣州還將完成267家市場、18個圩日市場升級改造。市民的“菜籃子”拎得越來越舒心、放心。
現場走訪 東川市場再升級,街市有空調
近日,記者走進東川市場。市場內,燈光明亮、空間敞亮,地面干凈整潔。嘆著空調,漫步在各檔口精挑細選,逛街市有著逛超市般的“星級”享受。
街坊林先生在蔬菜檔買了白瓜、芹菜等。他連連稱贊,“現在市場環境更好了,地面上干干凈凈的,攤位上各種商品擺放整齊,菜也新鮮,沒事都愿意來走一走。”以前,林先生買菜喜歡逛超市、訂外賣,很少走進菜市場,“之前菜市場配套沒這么好,只有風扇,進來買菜感覺比較悶熱、昏暗。”
肉檔配冰柜 品質更新鮮
東川市場是“東川新街市”的品牌旗艦店,隸屬越秀集團旗下企業——廣州東川新街市有限公司。這家市場歷史悠久,始建于1958年,經營面積接近1990平方米,月成交額最高時約500萬元。多年來,東川市場榮獲過全國綠色零售市場示范單位、廣東省“價格、計量”信得過單位、廣州市首批“凈菜”“放心肉”示范市場、廣州市“消費者滿意”市場、廣州市文明示范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今年4月,東川市場又一次啟動升級改造,總投入超過450萬元,工程已于6月下旬完工。
此次改造,對市場正門原有招牌及場內檔口、商鋪門面招牌進行了升級,擴寬了正門出入口通道,并對市場內布局、電路、消防、照明、排水等基礎建設進行升級改造。場內照明設備更換為LED節能燈,更明亮、更環保。各商戶經營區域安裝獨立排水系統,針對不同商戶經營業態實施殘渣隔離、隔油處理,有效防止肉菜殘渣產生異味,市場實施污水收集,凈化后統一排放,打造舒適的購物環境。
布局上,市場內劃分了生鮮商品區、輕餐茶飲區,改造后設有各類店檔101戶,配置蔬菜、肉類、水產、糧油、熟食、凍品等超十幾類經營行業。生鮮肉類檔口配有專用冰柜,是一大亮點。記者看到,售賣豬肉、雞肉、牛肉等生鮮的檔口均配置了冰柜,確保肉類品質更新鮮。“以前是水泥臺,肉類就擺著裸賣,現在有了冰柜,保存到晚上六七點鐘也沒問題,大家可以放心選購。”肉檔檔主陳叔說。
“一檔一碼” 一目了然
提子多少錢一斤?辣椒怎么賣?……在東川市場買菜,各檔口上方的小電子屏幕,價格、付款方式等一目了然,每個檔口的星級、評價、投訴也全部公示,檔口的信譽度“一屏盡現”。
導入智慧化農貿管理系統,加強大數據應用,實現“一檔一碼”,是本次改造的一大亮點。通過“一云多端”智慧系統導入,實現了對商戶的智能管理、安全溯源跟蹤、價格實時監控、計量規范監督等,從而讓市場變得更智慧。
今天買菜的人多嗎?菜能放心買嗎?在市場入口的電子屏上,市民可隨時查看、查詢相關信息。以記者采訪當天為例,截至當天下午3時許,東川市場交易數為2520筆,交易額53689元,本月(注:指從9月1日至記者采訪當日)的累計交易量為53813筆,累計交易額超過119萬元。按重量來算,當天交易量居首的是蔬菜,349公斤;其次是糧油、調味品,211公斤,此外依次是豬肉、干貨、水果等。
“今日快檢批次:7批次,合格率,100%;本月快檢批次:184批次,本月合格率96%。”這組數據背后凸顯了市場食品檢測的主動作為。據介紹,本次改造中,市場檢測室也進行了升級,配置了完善的食品安全檢測設備,對市場內農產品檢測實施全覆蓋,確保食品安全。
蔬菜檔檔主馮遠華1998年入駐東川市場。他說:“這一帶有3個菜市場,東川市場的環境一直最靚。”對于市場配備的“一云多端”智慧系統,馮遠華贊不絕口,“以前為了方便人們掃碼,我們在檔口到處擺或者貼二維碼,現在直接掃屏幕上的電子版二維碼,更方便了。”
市場改造 廣州12家農貿市場改造一新
東川市場的變化,是廣州農貿市場改造的一個縮影。按照省、市的工作部署要求,廣州市今年7月底前要完成12家納入省民生實事的農貿市場升級改造,12月底前完成267家農貿市場和18個圩日市場的升級改造任務。據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市場處副處長張志軍介紹,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設施達標、功能完善、運營規范”的工作目標,積極推動全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落地落實。截至8月31日,列入省民生實事的12家農貿市場已全部完成升級改造;267家農貿市場已動工141家,完工90家;18個圩日市場已完成升級改造或按規定關停17個,其余1個已動工。
廣州白云區永平街的東平農貿市場有30年歷史,硬件設施過于陳舊。從2021年11月開始,該市場以分區域分時段的形式開展改造工作,今年5月完成改造,整體環境得到很大提升。
街坊陳姨感嘆,改造后的市場變化很大。“之前市場比較破舊,地面坑坑洼洼,光線也不足?,F在環境好了,地面沒有積水,光線充足,肉菜品種分類清晰,買東西比較方便。”煥然一新的東平農貿市場,也為商戶帶來了更多商機。檔口負責人巫先生說,改造后的市場環境更漂亮、更好,“市場漂亮了,顧客肯定多”。
據了解,廣州市市場監管局為全市升級改造的農貿市場提供資金補助共3000多萬元,同時明確,全市農貿市場實行“三個統一”:一是統一設計制作以廣州地標、魚、菜和菜籃子為元素的廣州農貿市場標志(logo),二是統一了農貿市場布局圖、分區指示牌、檔口公示內容等升級改造標準,三是統一了農貿市場11項管理制度。
(記者 成小珍)
- 上一篇: 月餅市場花樣百出持續“內卷” 老字號仍坐穩市場份額
- 下一篇: 最后一頁